核醫學科
科室概述
核醫學科成立于2006年,醫院籌集巨資引進了當今全球最先進的美國GE公司的最新產品Discovery ST 型PET/CT及Minitrace型回旋加速器,組建了內蒙古自治區首家PET-CT中心,目前占地面積2000平方,依托單位內蒙古醫科大學進行大量投資儀器設備大約1億元。核醫學科人才團隊有29人,學科帶頭人1人,團隊骨干5人,教授1名,副教授4名,博士生導師1名,碩士生導師1名,博士3人,碩士9名,放射化學工程師2名物理學工程師1名,檔案管理人員1人。
業務范圍(包括學術科研成果)
PET/CT主要功能為腫瘤的分期、再分期,決定治療方案的選擇、療效評價、鑒別腫瘤治療后壞死、纖維化與殘留或復發、鑒別良惡性腫瘤或病變、幫助制定腫瘤的放療計劃、尋找腫瘤的原發灶,SPECT/CT主要功能為腦血流灌注顯像、心肌灌注顯像、全身骨顯、甲狀腺顯像、肝血池顯像、肺血流灌注/肺通氣顯像及腎動態顯像,核醫學科主要功能為甲狀腺功能,腫瘤標志物,肝纖維四項,高血壓三項,放免腎功,胃泌素,甲狀腺吸碘率及相關核素治療。
在醫療方面目前核醫學科每年完成PET/CT,ECT 五千多人次的診斷任務,完成放免等一萬多人次的檢驗任務,科研方面,王雪梅主任帶領他的團隊先后獲得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產業創新人才團隊及內蒙古自治區科研創新團隊。同時她也很重視橫向和縱向科研團隊的建設,橫向科研團隊主要和相關學科(腫瘤、心血管、神經等學科)的通力合作,5年來目前橫向科研團隊共聯合 申請基金30余項,發表相關論文100余篇,發明專利7項,自治區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自治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及三等獎1項、自治區醫學會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三等獎3項,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獎1項??v向科研團隊的建設重點落實在對科室的人才培養,采用走出去引進來雙向并存方式,并與國際接軌。為了更快更好培養青年人才,先后完成了"內蒙古分子影像學重點實驗室""內蒙古分子與功能影像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放射性四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建設。
醫療設備簡介
核醫學科主要的設備有GE公司的最新產品Discovery ST 型PET/C、Minitrace型回旋加速器、GE公司Millennium MG雙探頭SPECT、.運動踏車心電分析系統、通氣吸入裝置、γ放射免疫計數器、甲狀腺功能儀探頭、熒光顯微鏡,羅氏601一臺,西門子-XP兩臺,安圖A-2000Y一臺,伽馬計數器一臺,甲狀腺功能測定儀一臺。
科室值班表
姓名 | 星期一 2023-06-05 | 星期二 2023-06-06 | 星期三 2023-06-07 | 星期四 2023-06-08 | 星期五 2023-06-09 | 星期六 2023-06-10 | 星期日 2023-06-11 |
---|---|---|---|---|---|---|---|
白俠 | |||||||
李珍珍 | 08:00-11:30(上午正常)14:30-17:00(下午正常) | 08:00-11:30(上午正常) | |||||
王城 | |||||||
王春梅 | 08:00-11:30(上午正常)14:30-17:00(下午正常) | ||||||
張國建 | |||||||
周偉娜 | 08:00-11:30(上午正常)14:30-17:00(下午正常) |
科室專家
1V1匹配專家提供專業醫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