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科
科室概述:
檢驗科始建于1958年,是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于一體的綜合實驗室,首任主任是血液內科周波池教授。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目前已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規模最大、設備、技術最先進、設備最齊全的臨床實驗室。全科使用面積3600平方米,開展常規檢驗項目500多項及多項特殊檢測項目,所開展項目居全區各大醫院之首。承擔全院3000張住院床位與日均6000多人次門診量及健康體檢的臨床檢驗工作。 年完成170余萬份標本的檢驗。
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83人,其中博士11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10人。高級職稱24人,中級職稱12人,其中擁有檢驗醫師5人,具有草原英才1人,自治區“321”人才2名。在2009年及2016年自治區醫學領先(重點)學科和實驗室評審中,均獲得自治區臨床檢驗診斷學重點學科榮譽,在自治區同行業中處于領先地位。于2009年獲得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與能力的認可,是國內第45家通過認可的醫學實驗室(國內目前共通過200余家)。到目前已連續6次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與能力的初評、復評與監督評審。于2009年被內蒙古衛生廳指定為內蒙古臨床檢驗質量控制中心,負責全區范圍內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質量控制、管理、技術指導及人員培訓,并承擔全區近400家臨床實驗室的臨床檢驗室間質量評價工作。于2011年被內蒙古衛生廳指定為自治區細菌耐藥監測網負責單位,承擔自治區細菌耐藥監測網工作。2013年被國家衛計委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授權為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內蒙古自治區監測中心,同時也是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成員單位,2014年成為我區首家入選中國CHINET細菌耐藥監測網成員單位。2014年被批準為內蒙古自治區分子檢驗及個體化診斷治療草原英才創新團隊。2016年12月經專家答辯及現場評審,由內蒙古科技廳審批通過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臨床病原微生物重點實驗室》。獲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質量科技成果二等獎。2017年8月成為中國CHIF-NET侵襲性真菌監測網內蒙古地區分中心。
在醫療方面,除了完成日常臨床檢驗工作之外,近年來在各個專業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及科研成果,對我區MRSA株、布魯氏菌臨床株、無乳鏈球菌臨床株毒力特征及其優勢克隆株流行趨勢和特征進行了初步闡釋,發現了同時攜帶KPC-2、NDM-1及OXA-48碳青霉烯耐藥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臨床株,在國內首次對多重耐藥紋帶棒狀桿菌的高流行特征并對優勢克隆株的致病特征進行了初步探究。專性厭氧菌的培養及藥敏鑒定以及其耐藥基因的檢測能力和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并發現了多重耐藥脆弱擬桿菌,國內尚未見相關報道。經過近年的不斷努力,我科已成功建立了非小細胞肺腺癌、結直腸癌的TKI用藥的分子診斷平臺、骨髓增殖性腫瘤及白血病等相關疾病檢測平臺,初步完成乙肝、丙肝的高敏檢測方法的探索,檢測體系正在進一步完善和推廣中。已開展藥物代謝檢測用于指導臨床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的使用。
在教學方面, 從1980年后陸續承擔區內部分衛校檢驗班的畢業實習,從1985年開始連續兩年承擔內蒙古醫學院衛校檢驗班的《臨床檢驗》、《生物化學檢驗》、《微生物檢驗》等專業課程帶教與畢業實習。于2001年成立了化診教學組,開始承擔我校臨床醫學、口腔、麻醉、影像、預防、法醫等本科專業的《實驗診斷學》部分理論課與實習課。從2005年開始承擔我校檢驗??频膶I課教學任務,包括《臨床檢驗基礎》《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實驗室管理》理論課、課間實習與畢業實習等教學任務。多年來始終接收國內其他醫學院校檢驗專業本科與??频漠厴I實習生,同時接收全區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進修生,為自治區培養了大批醫學檢驗人才。隨著內蒙古醫科大學2013年首屆新增醫學檢驗技術本科專業招生,于同年成立了臨床檢驗診斷學教研室,是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十八個臨床教研室之一,韓艷秋教授任教研室主任及檢驗本科專業負責人。教研室負責并承擔該專業培養方案制定等相關工作及《臨床基礎檢驗學技術》《臨床免疫學檢驗技術》《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臨床實驗室管理》《臨床血液學檢驗技術》《臨床輸血學檢驗技術》《檢驗醫學新進展》等專業課程的理論課與實習課帶教。2013級首屆49名醫學檢驗技術本科生于2017年全部畢業,從2014年開始,醫學檢驗技術升為內蒙古醫科大一本專業。在碩士研究生培養方面,檢驗科于2011年獲批內蒙古醫科大學臨床檢驗診斷學碩士學位授予點。2012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現有研究生導師5名,至2017年共招收16名研究生,已畢業研究生7名,在讀研究生9名。畢業研究生中4人次獲醫科大學優秀畢業研究生,導師2人次獲醫科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稱號。承擔研究生《臨床檢驗診斷學新技術新進展》課程。在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方面,檢驗科是自治區首批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亞基地,從2015年開始招生,承擔檢驗專業住培教學工作。
在科研方面,近5年承擔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內蒙古自然科學基金8項、內蒙古科技計劃項目7項、內蒙古教育廳科研項目2項、內蒙古草原英才創新團隊項目1項、內蒙古青年科技英才支持計劃項目1項、自治區科技創新引導獎勵資金1項以及校院級科研項目等共30余項,總經費達450萬元。獲內蒙古自治區自然科學二等獎、內蒙醫學會科技二等獎及內蒙醫學會科技三等獎等5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8篇。每年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60余篇。主編有《實驗診斷學實習指導手冊》《現代檢驗醫學臨床應用指南》,參編的教材與專著有《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微生物學檢驗》《臨床基礎檢驗》《臨床基礎檢驗實習指導手冊》《實驗診斷學》《診斷學實習指導》《臨床分子診斷學》等。
業務范圍:
檢驗科設臨檢、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學與輸血六個專業。各專業除開展常規檢驗項目之外,還在自治區范圍內率先開展了多項特色檢驗項目:
臨檢專業:常規項目有血、尿、便、各種穿刺液常規、尿液與胸腹水乳糜定性試驗、尿本周氏蛋白定性試驗、網織紅細胞、有核紅細胞、超敏C反應蛋白、血沉、凝血全項、溶血性疾病試驗、血小板聚集率、血液流變學等。特色項目有: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活性測定(vWF)、抗凝血酶ATⅢ測定、血漿與尿液滲透壓測定、尿紅細胞相差顯微鏡形態學檢查(紅細胞圖像分析)、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特異性及組織相關融性抗體檢測、便查幽門螺旋桿菌、便查輪狀病毒與腺病毒、便查轉鐵蛋白。
生化專業:常規生化項目有肝功能、腎功能、離子全項、心肌酶、血脂全項、血糖、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胰島功能試驗(胰島素釋放試驗、C肽釋放試驗)、甲狀旁腺素、血清蛋白定量、血清蛋白電泳、腦鈉肽前體、血微量元素、淀粉酶、脂肪酶、血氨、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離子、尿糖定量、風濕三項、補體C3、C4、免疫球蛋白全項、鐵四項、各種穿刺液生化、ADA等。特色項目有:肌鈣蛋白T、肌鈣蛋白I、肌紅蛋白CKMB質量法等急性心肌損傷標志物、降鈣素原、視黃醇結合蛋白、總膽汁酸、總Ig E、補體C1q、尿NAG、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同型半胱氨酸、Kappa輕鏈、Lambda輕鏈、銅藍蛋白、骨鈣素、維生素D3、總I型膠原氨基端前肽、β-膠原降解產物等骨標志物、乳酸、尿碘、乙醇、白介素6、胸腹水膽固醇、腦脊液免疫球蛋白等項目。并進一步開展血鉛、血鎘、谷草轉氨酶線粒體型同工酶、血尿免疫固定電泳、幽門螺桿菌抗體、尿蛋白電泳、糖化白蛋白、可溶性鉆鐵蛋白受體、α-L巖藻糖苷酶、游離脂肪酸 、心型脂肪酸結合蛋白、甘膽酸、血藥濃度苯妥英 、血藥濃度卡馬西平、血藥濃度地高辛 、血藥濃度甲氨蝶呤、血藥濃度環孢霉素A 、血藥濃度茶堿、血藥濃度霉酚酸、血藥濃度丙戊酸等項目。
免疫專業:開展了感染性疾病血清學檢測、優生優育、腫瘤標志物、內分泌激素等檢驗項目70余項,特色項目如:①雄激素類三項:用于診斷女子男性化、女子多毛癥;②人類附睪蛋白:用于診斷卵巢癌;③鱗狀上皮癌相關抗原:用于鱗癌的診斷與療效觀察。進一步開展新的檢測項目:胃泌素-17(G-17)測定、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測定、抗繆勒管激素(AMH)測定、胃泌素釋放 肽前體(ProGRP)測定、丙型肝炎病毒抗原測定、糖類抗原50(CA50)測定測定、糖類抗原242(CA242)測定、抗胰島素抗體測定、抗β2糖蛋白1抗體(β2-GP)測定。
微生物專業:常規開展一般細菌培養和鑒定及藥敏試驗、厭氧菌培養及鑒定、真菌培養和鑒定及藥敏試驗、腸道致病菌培養、微生物鑒定及藥敏試驗、布魯氏菌培養及鑒定、一般細菌涂片及鏡檢、抗酸桿菌涂片鏡檢、真菌涂片鏡檢、腦脊液隱球菌墨汁染色鏡檢等項目。特色項目包括:①難辨梭菌毒素A、B檢測:可明顯提高難辨梭菌感染的實驗室診斷靈敏度,并且可顯著縮短報告時間;②膠體金法隱球菌莢膜抗原檢測:用于隱球菌感染的診斷,可為臨床提供更為快速、準確的檢測報告;③真菌G試驗(1,3-β-D-葡聚糖試驗)和GM試驗 :可實現對侵襲性真菌性病原的早期快速診斷,并可動態監測感染進程及抗真菌感染治療效果評價。以及卡氏肺孢子菌檢查、A群鏈球菌抗原檢測、肺炎鏈球菌抗原檢測等。目前日常接收呼和浩特及周邊地區各級醫療機構疑難病例送檢微生物標本。
分子生物學專業:開展了三大類共22項檢驗項目,有病原體基因檢測,在全區率先開展了藥物代謝類基因檢測及腫瘤靶向藥物治療基因檢測,項目有:EGFR基因突變檢測、KRAS、ALK腫瘤靶向藥物治療靶點突變檢測、CYP2C219、MTHFR(C677T)、B族鏈球菌核酸檢測、風疹麻疹病毒核酸檢測、HLA分型檢測、淋巴細胞毒試驗、群體反應抗體確定試驗、BCR-ABL210融合基因檢測、BCR-ABL190融合基因檢測、PML-RARA融合基因檢測、骨髓增殖性腫瘤基因突變檢測、人類PIK3CA基因突變檢測、人類BRAFV600E基因突變檢測。TB-IGRA可檢測肺陰性結核,能及時、準確、提高結核感染患者的檢出率。病原體檢測服務范圍覆蓋婦科、兒科、產科、生殖中心、感染科、呼吸科、腎內科、血液科等重要科室,為病原體感染診斷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新引進的測序儀、梯度PCR儀、細胞培養儀等儀器,可為科研提供技術保證。
輸血學專業:開展的試驗項目有全自動血型鑒定(ABO與RhD血型)、交叉配血、特殊抗原檢測、紅細胞抗原檢測、抗體效價檢測、夫妻血型抗體效價、新生兒溶血病檢測、不規則抗體篩查、血栓彈力圖試驗等??上蚺R床提供多種血液制品,如懸浮紅細胞、洗滌紅細胞、少見血型的甘油解凍紅細胞、少白細胞懸浮紅細胞、血小板懸液、新鮮冰凍血漿、普通濾白冰凍血漿、冷沉淀等。
醫療設備簡介:
檢驗科于20世紀80年代末引進了美國雅培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自動血細胞分析儀,以后逐漸引進各種自動化分析儀器,開啟了自治區臨床檢驗自動化分析之先河。目前擁有國內先進的貝克曼生化免疫分析流水線、羅氏模塊化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雅培全自動生化免疫分析儀、全自動電泳分析儀、羅氏電化學發光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全自動血、尿常規檢查流水線、全自動微生物鑒定及藥敏系統、全自動血液培養儀、全自動芯片雜交儀、凝膠成像儀、基因測序儀、梯度PCR儀、實時熒光定量PCR儀、全自動血型鑒定儀及血栓彈力圖檢測儀、MALDI-TOF質譜儀等大型分析儀器100多臺,同時也購置了低溫冰箱、細胞培養箱、倒置熒光顯微鏡、染色體分析儀、低溫高速離心機等設備。儀器設備分別購置于美國、德國、法國、荷蘭和日本等國,具有一流的分析檢測水平。
質量管理:
科室嚴格執行原衛生部2006年頒發的《醫療機構臨床實驗室管理辦法》及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ISO15189醫學實驗室質量標準及管理要素,室內質控項目覆蓋率達90%以上,無室內質控項目者均與同級或上級醫院比對。參加衛生部臨檢中心室間質評項目的覆蓋率大于三甲醫院評審要求,其中96%以上參評項目的PT成績均獲100%。同時參加內蒙古臨檢質控制中心的全區臨檢室間質量評價,部分項目參加美國病理學家協會(CAP)的全球室間質量評價。檢驗科以“準確、及時、誠信、公正、改進、提高”為質量方針,通過全程質量管理確保檢驗結果及時、準確、可靠,為臨床與患者提供更優質服務。
檢驗科各專業聯系電話與地點:
急診化驗室: 3451304/1048 門診病房綜合樓二樓
接診處: 3451231 門診病房綜合樓5樓東區
臨檢血液: 3451230 門診病房綜合樓5樓東區
臨檢體液: 3451786 門診病房綜合樓5樓東區
生化組: 3451232 門診病房綜合樓5樓東區
免疫組: 3451233 門診病房綜合樓5樓東區
微生物組: 3451315 門診病房綜合樓5樓西區
分子生物學: 3451781 門診病房綜合樓5樓西區
血庫: 3451513 外科大樓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