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由內蒙古醫師協會主辦、醫院承辦的內蒙古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2023年學術年會暨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肺癌分子影像與病理研究”學習班在我院核醫學科舉行。內蒙古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我院核醫學科副主任張國建主持開幕式,內蒙古自治區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會長、我院核醫學科主任王雪梅致歡迎辭。
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張哲林參加開幕式,并對我院核醫學科所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對與會領導、專家和醫學同仁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內蒙古醫師協會學術部部長齊曉娣、中華醫學會核醫學分會候任主委石洪成、中國核學會核醫學分會理事長李亞明分別講話,就區內外核醫學開展現狀及發展前景進行介紹,對王雪梅教授帶領的附屬醫院核醫學科所取得的驕人成績給予高度肯定。
本次學術年會主要圍繞核醫學診療一體化、肺部病變分子影像及研究進展、分化型甲狀腺癌診療進行學術講座及討論。來自區內外知名醫院的多名專家進行了精彩的學術報告: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李亞明教授作題為《核醫學診療一體化進展》的演講,深入講解了診療一體化的內涵要素及治療的關鍵所在,并對如何對接相關學科的“認可和誤解”進行了深度剖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核醫學科石洪成教授作了題為《分子影像在肺癌診治中的應用進展》的分享,介紹了新的示蹤劑所帶來的新機遇以及影像設備的進步所帶來的新亮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核醫學科匡安仁教授和北京協和醫院核醫學科林巖松教授分別作了題為《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馬提尼克原則》、《分化型甲狀腺癌碘131治療前評估及決策》的講座,詳細講解了131I治療分化型甲狀腺癌的治療原則、治療前評估以及決策。我院呼吸與重癥醫學科顧巖教授就間質性肺疾病的研究進展及PET-CT對于間肺的診療價值進行了深入講解和探討。
為了更好地結合臨床實際多學科聯合診療的需求,多學科專家結合自身工作實際進行了交流探討。我院放療科主任醫師林宇、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王宇飛、腫瘤內科主任醫師邢智偉分別結合核醫學知識,從放療、外科及腫瘤學三個角度做了專題講座,通過面對面的交流與探討,不僅重申了PET/CT在肺部病變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對肺結節、肺癌的臨床診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進而實現各科資源和優勢的最大化整合,提高診療質量。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核醫學科李昕教授帶來了《18F-PSMA PET/CT顯像在前列腺癌中的經驗分享》,精彩呈現了PSMA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多個有趣病例,展現了PSMA的重要價值。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核醫學科李雪娜教授分享了《肺癌能量代謝的機制探討和PET分子影像可視化評估》,以多項基礎研究為切入點,深度剖析了PET顯像在肺癌能量代謝的在體驗證和評估。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核醫學科盧東霞教授全面展示了《肺結節演進及影像診斷價值》,讓大家對多個影像學方法對肺結節的診斷和作用有了更系統的認識。
內蒙古醫師協會核醫學醫師分會副會長羅曉燕致閉幕詞,她在總結發言中,對與會專家精彩的授課及指導給予了高度評價,她指出本次學術會議的成功舉辦,將推動我國核素診療的進一步發展,希望參會同道能以此為契機,增進交流、開拓視野。今后,我院核醫學科將繼續攜手區內外同道,矢志不渝發展核醫學事業,為健康中國、健康內蒙古獻力,為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
來源:核醫學科 王文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