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沒有走,我覺得他還在身邊”。一個多月來,耿阿姨總會反復說著這句話,而人們確實看到剛剛痛失愛子的耿阿姨身邊,時常有一個小伙子跑前跑后,默默關心著她。沒有人知道,這個與耿阿姨親厚的小伙兒,其實是幾年來一直負責為阿姨的兒子進行血液透析的醫務人員,他就是來自醫院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的副主任護師張建平。
“我就這么一個親人,兒子這一走我感覺天都塌了”耿阿姨說,“我們風里來雨里去的堅持透析,就是希望兒子的生命能多延續幾年。這幾年在附院透析,建平他們這幾個孩子,對兒子的悉心照顧可以說無微不至?!?/p>
然而回憶起兒子離世那天的場景,阿姨又不禁淚如雨下。2022年11月1日,護士郭麗芬像往常一樣為患者進行透析治療,在治療開始后患者突然意識喪失、心跳驟停,醫護人員進行了緊急搶救,護士張建平得到消息后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投入到患者的搶救中,因患者病情突發、急重,雖然搶救組全力救治,但患者最終仍搶救失敗。張建平懷著沉痛的心情,將消息小心翼翼地告訴了耿阿姨。痛失唯一的親人,耿阿姨悲痛欲絕、幾度暈厥,無助的眼神讓人揪心!雖然搶救已經結束,但張建平并沒有離開,而是一直陪在老人身旁,悉心寬慰著老人。
在按照防疫要求封控管理期間,料理兒子的后事又成了耿阿姨的一大難題,張建平再次成為了她的依靠,聯系殯儀館、整理遺容、穿衣服……但兒子的遺體怎么從樓上轉運到靈車上,又難住了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看著滿面淚痕的老人,張建平沒有片刻遲疑:“阿姨,有我呢!”張建平向值班醫生呂亮亮求助,他也絲毫沒有猶豫,二人合力將遺體背下樓送上了靈車。
這感人的一幕被病友們看在眼里,并在朋友圈里寫下:“沒有內心的大愛和忘我的勇氣,是做不到這點的,為附院人點贊!”
2022年12月20日,耿阿姨帶著一面鮮紅的錦旗走進醫院血液凈化中心,她再次熱淚盈眶,激動地拉著張建平的手表達著對張建平和附院醫護人員們的感謝與敬意。這位兩鬢染霜的老人,躬身將一面寫著“白衣天使照顧周,精心護理暖人心”的錦旗送到張建平手中,完成了已故兒子的遺愿。在母親與愛子離別的傷痛時刻,張建平給予了她無微不至的關懷與陪伴,讓這位無助的母親感受到了人間溫情與醫者仁心。
抗疫數月,醫院啟動血透患者應急預案,積極調集醫護力量,保障血透患者這個特殊群體的生命不?!拔觥?。腎內科血液透析中心成立“床旁透析治療工作小組”,為每周需要兩到三次透析的患者提供治療,同時由醫生付永勝擔任治療小組負責人,副主任護師張建平擔任護理工作負責人,與護士張靜、李瑞恒、謝靜、郭麗芬共同承擔全院危重癥患者床旁透析治療等任務,全力保障透析患者能夠連續接受醫療救治。
三個多月來,張建平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奮戰在一線,深感透析患者的脆弱和透析醫務工作者的辛苦。工作期間,無論工作任務多么繁重,張建平都會專門打電話給耿阿姨,老人也從最初的接通電話就失聲痛哭慢慢重拾了生活的信心,情緒穩定向好。阿姨也常會在電話里噓寒問暖,叮囑張建平認真防護,注意休息。這暖暖的醫患情誼,讓這個冬天有了溫度。
張建平的成長與他工作的環境是分不開的。2008年,剛剛參加工作的張建平帶著稚氣和勇氣參與了汶川抗震救災醫療隊;2011年,張建平開始擔任血液凈化黨小組組長,工作中、黨日活動中總能看到他積極忙碌的身影;2019年,張建平成為腎友服務隊隊長,在醫院志愿者服務總隊的帶領下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中,帶領腎友志愿者服務隊先后獲得了醫科大學授予的“優秀志愿者服務項目”、自治區衛健委授予的“優秀志愿者服務團隊”,并在“第六次自治區青年志愿者服務大賽”中獲得銀獎等榮譽,他個人也先后獲得了醫科大及自治區衛健委授予的“優秀志愿者”等榮譽稱號。在專業方面,張建平也在不斷成長和提高,并在2022年“全國透析專項規范化操作技能競賽”中獲得了護理二等獎。在一個積極、向上、友愛的環境中學習、工作、成長,樹立了張建平視患者如親人,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信念。
“心為燈,即使是一束微光,也能為黑暗中前行的人帶去溫暖和希望。救死扶傷這是我的職業使命,我必當竭盡所能護佑生命健康”張建平如是說。
來源:文/黨委宣傳部 劉洪杰
關閉